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整合科教资源 助力产业蝶变——江苏省江阴科技镇长团推进产科教融合纪实

2023-08-0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7月以来,江苏省江阴市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以下简称江阴团)四处奔忙,召开例会、走访企业、对接人才……到8月,这批科技镇长团任期将满,但他们还有不少工作需要抓紧去做,尤其是前期对接的科技人才项目,更是亟待落实。

 

科技镇长团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江苏的创新实践。科技镇长团是科技特派员的集成团队,团员主要来自全国高校和省级机关等,他们被选派到县(市)、乡镇、园区等担任相关职务,能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特殊作用。这一创新举措,迄今已在江苏推行15年。

 

围绕江阴全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江阴团扎实开展工作,成效明显。一年来,该科技镇长团硕果累累:先后走访企业共计1424次,收集汇总该市科技、人才等需求信息262条,对接技术需求65项;联合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创新平台21家;举办各类项目路演32场,促成校地签订研发项目合同35份,累计金额达1107万元;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52个,其中22个获立项审批,落实财政奖补资金5120万元。

 

聚焦发展促转型,投身“一湾一谷”建设

 

江阴市既是我国乡镇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制造业的重地。作为全国县域科技创新“排头兵”,近5年来,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江阴如何融入其中?

 

发挥产业先发优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强化创新担当,成为江阴当务之急。

 

江阴团紧扣江阴市委市政府“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围绕推进“科创江阴”建设,以“聚焦新发展、聚力促转型”为工作重点,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发挥了科技镇长团“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

 

当好智库参谋,是江阴团的首要工作。为明晰“一湾一谷”“生态+产业”规划定位,有效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该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联合生态环境部向江阴市政府提出打造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设想。2022年9月,江阴市报送的“引江济太”EOD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目前,该项目已向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超22亿元。

 

为加强该市科创载体建设能力、提升科创载体运营水平,团队深入研究“一湾一谷”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引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孵化运营中心,经过5轮商讨,2022年10月,运营中心成功签约落户绮山湖科创谷。

 

除此之外,江阴团建言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团员们结合江阴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要求,以光电产业为抓手,协助江阴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创新平台、产业高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经过前期调研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形成了《以发展光电产业为抓手探索江阴未来产业的引育模式》调研报告,为地方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精准配置创新资源

 

在该科技镇长团团长曹兴华看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撑,要整合科教资源,将其精准配置到更加高效、更有潜力的项目和企业上,让一批创新企业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勇当尖兵。

 

江阴团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整合创新资源为抓手,联合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快速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团员江苏大学教授杨宁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多种先进工艺技术,大大提升了我国信息技术与产品的恶劣工况适应性,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是一支特别能作战的队伍。一年来,江阴团走南闯北寻找合作对象,拓展江阴和外部机构的高能级合作机遇,先后赴吉林、辽宁、黑龙江、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开展产学研对接,全市‘科技招商’成效显著。”江阴科技局局长徐飞说。

 

江阴团瞄准高端平台,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光电技术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联系对接,推动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清华大学2030年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宽视场巡天望远镜”落户霞客湾科学城,在江阴合作建立宽视场巡天望远镜精密光电系统研发基地,并协助推动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精密光电研发中心落地。

 

“我们梳理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按行业对企业进行分类走访摸排,摸清了科创需求。我们对摸排的企业需求做到‘当日有行动,一周有反馈,一月有回访’。”该团成员余磊说。

 

针对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难的问题,江阴团对接背后资源与地方需求。其中,仅江阴云亭街道就成功对接企业技术、人才需求20余项,促成产学研合作5项。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团队干事动力

 

科技镇长团人员少、服务面广、工作量大,如何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江阴团创新工作方法,制定《江阴市科技镇长团工作手册》,从严从细从紧抓好落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阶段性工作进展,建立团队信息共享制度,跟踪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团队工作考核,细化明确团队综合激励措施,落实单项奖励,有效激发团队干事创业动力、活力。”徐飞说。

 

马俊飞是一位工学博士,是江阴市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留任团员。他在调研中了解到,从事加工金属细丝的江阴豪露镍钛新材料有限公司,虽在行业内拥有不俗的技术实力,但起步晚、资金力量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马俊飞想,该企业有较好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意愿,若能与国内高水平高校院所合作,借助科研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研发能力,就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马俊飞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他想方设法联系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既为该公司争取到该所在金属细丝方向的委托加工订单,还促成了企业与该所镁合金管材的研发合作。如今,该企业不但迈上了更高附加值产品的“赛道”,还搬进了1800平方米的新厂房,享受着地方政府的场地优惠。

 

“一个优秀的科技团队或者科研骨干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竞争力和长期发展。作为科技镇长团的成员,我们要通过科技和人才‘两个抓手’,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好校地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创业就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马俊飞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江阴科技镇长团共引入3个高水平项目创新团队进驻江阴,成立科创公司3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家;引进省“双创人才”12人;引进、选派江苏省科技副总14人;协助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21人;联合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或对接会,引进本科、硕士优秀毕业生150余名;还为200余名各类人才提供专业培训。

 

“我们要以‘兴业先兴人’的发展思维,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出击、靠前服务,抓好‘揽才、留才、用才’三个关键环节,打通人才招聘绿色通道,精准对接,并宣传江阴城市发展、人才政策、企业优势,打好人才服务‘情感牌’,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为江阴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曹兴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