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科技产业 | 腾云驾“物” “智”变未来,赋予数字经济“向上的力量”

2022-09-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江苏科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共存共生、彼此依附,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产业如何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潮?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近日,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第五届江苏人工智能大会分别在南京、无锡举办。行业内大咖齐聚一堂,共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大计,助力江苏数字经济展翅高飞。

 

织“网”成金

打造千亿产业链 

一键启动,无人工厂里的生产线便开始自动运行;只需刷脸,智能快递柜就能迅速开箱;打开手机,停车场通过安装地磁感应实现停车自动导航;远程操控,智慧农场里摄像头和传感器会报告蔬菜的生产状态并指挥调整大棚温度……数字经济时代,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而这其中,都少不了物联网这一“功臣”。迅速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产业中的“金字招牌”,一“网”织就千亿产业链。

 

“物联网,连接着人、机、物。从网络连接看,今年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即连接物的终端数目将超过连接人的终端数,物联网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在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大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如是说。

 

“物联网虽然已不是新鲜名词,但物联网技术更新迭代的脚步从未停歇,并且已经被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的5G技术拓展了物联网,使得物联网的运用场景更丰富。”在大会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他以车联网为例,诠释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未来业态。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物联网切片”,汇集十多个GPU、几百个传感器等等。可以想象,未来,当车辆全方位完全接入互联网后,道路、红绿灯、智能导航、车辆会互相连接,开车也会变得更加简单顺畅。

 

随着物联网呈现出“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新特点,物联网应用正在向工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业务全流程渗透,行业界限不断模糊,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协同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数转智改,全新的“物联网+”运用场景正在逐一呈现。在大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介绍了这样一个场景:在辽宁抚顺一家传统的煤矿企业,当选矿车间使用工业智能平台后,原上千平方米的工厂车间变得空无一人,而生产线上的各个设备正常运行。企业在疫情期间不仅没有停产,还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原来,工业智能系统能够将调度员岗位上的破碎、导膜块、磁选三道工序全部控制,通过可视化技术,调度员可以实时观测并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千里之外即可运筹帷幄,实现了决策控制一体化。“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传统产业彻底改变了以人工为主的岗位值守、岗位操作等作业方式,避免了人员与粉尘、噪声接触。同时,产品品质相应提升,激发了选矿数字工厂的新动能。” 柴天佑表示。

 

中国作为创新发展的大国,已成为物联网数字经济的先驱者。“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在大会讲话中表示,无线连接技术不断突破,低功耗广域网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注入物联网,正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不少与会专家表示,从目前来看,加强基础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加强安全建设、如何实现人机物更好地互通互联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物联网中精密设备控制存在大量周期性控制指令,需要网络提供超低端到端时延及抖动的控制能力。如何让物联网技术更进一步,需要确定性网络的加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他建议,未来,物联网要抓住重大机遇,突破确定性网络核心技术,建设确定性网络相关产业生态,早日实现核心标准、芯片、设备的自主可控。

 

“预计至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将超过240亿。”张延川认为,展望未来,智慧健康、智能车联、智能家居、工业互联、智能环保、智慧农业等将会推动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届时,大量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将纷纷涌现,亦将深刻改变传统产业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

 

“头雁”带飞

AI场景创新挑战机遇并存

加快场景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到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AI应用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场景?“在肠道、呼吸道等狭小空间里,医疗机器人该如何做手术,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AI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之一。”大会间隙,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孙富春说,目前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机器人主要做的还是辅助手术,而在未来,机器人将要跟人合作一起做手术,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机器人如何感知人的生理特性?“这里的感知包括触觉、听觉、视觉,以及他们相互融合的部分。”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的腔道内部跟自然场景不一样,它会有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反应对机器人的感知包括动作行为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难度颇大,但是孙富春认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他分析道,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人才;而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也拿出了更多经费支持科学家做创新研究;此外,中国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有较大的应用需求。“因此,我们加大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力度,是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在他看来,江苏完全有条件在该领域提前发力。“江苏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为AI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平台,同时,长三角地区有中国最大的产业孵化基地,能够把AI产品化并且输送至国内外,这对于江苏的AI发展非常有利。”

 

“江苏是较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省份之一。”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介绍,目前全省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0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涵盖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思必驰、亿嘉和、朗新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在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力、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会上,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评选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领域的一批最新创新成果。

 

“我们基于AI技术的化工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实现了园区内信息的实时显示和精准定位。”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自主研发及装配出独有的便携复合气体检测巡检终端,实现了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浓度≥4%LEL(爆炸下限)情况下,1秒内快速报警,为监控系统提供重要的设备支撑。

 

无锡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永中智能办公软件平台,则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然语义理解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AI技术融合传统Office技术,创新性地研发出智能校对、智能推荐、智能排版、智能审阅等引擎,有效提高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

 

“随着一批‘传统行业+AI’的典型企业成长壮大,以及一批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形成。”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介绍,目前无锡已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智能网联道路超过600公里。未来,无锡还将以“人工智能+物联网”融合创新为主线,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和物联网产业优势,坚持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更好助力数字经济提速和城市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已是业界共识,不过“头雁”带飞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瓶颈。

 

“在我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两大痛点,一是算力昂贵,很多企业想用但用不起;二是产业人才比较稀缺。”江苏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首席运营官陈俊屹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年4月底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计算中心主要是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提供算力支撑,通过提供一站式普惠全流程服务,降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成本,让更多企业可以拥抱人工智能。”此外,创新中心还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省内外72所高校开展鲲鹏·昇腾国产化课程,加速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我们通过在高校和社会上不断地组织开发者沙龙或者创新应用大赛等,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人工智能生态圈,助力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陈俊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