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国内首设“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助力科研成果商业应用

2021-10-21 来源:公众号 作者:佚名

 

国内首设“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助力科研成果商业应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以5G、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被实时数据化,从而释放出不可估量的创新业态潜力。这种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大学也亟需培养出能够应对此类变革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大学的功能特别是其根本职能——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对接国家和行业需要,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高层次人才队伍?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迈向实践应用?近日,上海交大宣布增设国内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尝试用专业人才和金融手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该校首届技术转移硕士招生工作已启动,近日正式发布《招收“技术转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计划招生约100名,于2022年9月入学。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度,为每位具有工科背景的学员配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各一名。通过2年非全日制的学习,毕业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科技成果转化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直以来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难题。

一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此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虽然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前40年,更多强调是在规模上做大。针对技术创新、技术研发领域,主要的思路还是以引进为主,通过购买、引进或模仿,并提出以此为导向的政策。

而经济发展到了如今这个阶段,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原来强调规模到现在强调质量,国家提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的经济体量成为全球第二后,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引进来”的策略也碰到了很多问题。在全球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在一些原创性、基础性的成果方面要想通过“引进来”无法做到,外部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扩大。

最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我们在很多的领域,从原来的跟跑、并跑,到现在出现了领跑。这就要求要去做一些开创性的、原创性的研发和创新。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实际的技术转移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分别是机制、体制问题,评价激励问题以及供需匹配问题,但这些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

2015年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该法案给技术所有人,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国有的大中型企业等,在做科技成果转化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因此,为了助推原创性科技成果产出的应用,拉近供求关系间的距离“鸿沟”,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非全日制“技术转移”专业学位,旨在培养与技术战略规划、科创融资相关的人才,主要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行业,填补上述行业中所存在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大量缺口。